深洋中的明珠——栉水母
Ctenophora
栉水母(Ctenophora),又称栉板动物,是一种独特的海洋无脊椎动物。最早的栉水母化石可以追溯到5.1亿年前的寒武纪时期,可以说是现存最早的祖先后生动物谱系的后代,出现的时间早于海绵动物的分支,它的生物学特性、系统和分子组织以及发育过程几乎与其他代表物种截然不同,因此,后来被单独划分为一个门。
栉水母的名称来源于其身体上排列成栉状的纤毛带,这些纤毛带在游动时会反射出美丽的虹彩光。
栉水母的特征
栉水母的身体通常呈球形、卵圆形或扁平形,透明且富有弹性。栉水母的身体上有八列栉板,由许多纤毛组成,这些纤毛通过摆动推动栉水母在水中移动。大多数栉水母具有一对长触手,触手上布满了粘细胞,用于捕捉猎物。栉水母能够发光,尤其在夜间,这种生物荧光使它们在黑暗的海洋中显得格外美丽。
栉水母与典型的水母最明显的区别是它们有明亮的彩虹色融合纤毛,这些纤毛聚集在一起,形成八排梳状,用于帮助栉水母在水中滑行,减少干扰,常被用作隐形捕食者,这种运动方式将栉水母与依靠肌肉喷射式推进的真正水母区分开来。大多数栉水母是全浮游的,但也有一些是匍匐的,如Platyctenida,甚至有些是固着的,如Tjalfiella tristoma、Lyrocteis imperatoris。
栉水母广泛分布于全球各大洋,主要生活在近海和远洋的表层海水中,但它们可以生活在马里亚纳海沟深海海底。它们是浮游生物,以小型浮游动物为食。栉水母通过触手上的粘细胞捕捉猎物,然后将猎物送入口中进行消化。
图:栉水母物种的多样性🔽
(1)底栖栉水母(Platyctenida)。 (2) 触手栉水母 (Cydippida)。 (3) Atentaculate Beroida 或 Nuda ( Beroe )。 (4) Lobata ( Bolinopsis和Mnemiopsis )。 (5)洛巴塔:奥赛罗植物。 (6)唇形藻
栉水母是一种具有特殊旋转对称性的动物,在其他后生动物中尚不常见。目前已描述的栉水母种类有185种,如果算上最近发现的,但尚未正式描述的以及大多未知的深海物种,这个数字很可能还会翻一番。
现有的经典栉水母分类学已确认 2 个纲、9 个目、32 个科和 50 多个属。传统上,Tentaculata 纲包括有触手的栉水母,Nuda 纲包括没有触手的栉水母。
栉水母的神经系统非常独特,与其他动物的神经系统有显著不同,它们的神经元通过直接融合形成一个连续的质膜,而不是通过突触连接。
栉水母是肉食性动物,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包括甲壳动物、小鱼和其他浮游生物。在某些情况下,它们甚至会捕食同类。
大多数栉水母是雌雄同体的,它们每个个体都具有雄性和雌性的生殖器官,殖腺源自内胚层的经管,一部分代表雌性,另一部分代表雄性,它们的生殖腺沿着包容栉列的子午管分布,能够产生精子和卵子,栉水母的精子和卵子通常会被释放到水中,在水中进行受精。但也有少数特例,例如Ocyropsis两种性别都存在。
受精卵在水中发育成幼体。栉水母的幼体通常与成体形态相似,但在成熟过程中会经历一些形态变化。栉水母的生活周期包括多个阶段,从受精卵到幼体,再到成体。幼体在水中自由游动一段时间后,会逐渐发育成成熟的栉水母。
有趣的是,栉水母还具有强大的再生能力,再生之王。研究发现某些栉水母可以在短短四天内再生大脑,有研究甚至将其碎片进行无性繁殖,从而再生出具有所有器官的完整动物。这种再生能力使它们在面对环境变化和捕食者时具有更高的生存率。当然,再生能力也有例外,Beroids的再生能力则很差。
栉水母的系统性跨学科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揭示其显著的形态和功能多样性是未来几十年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之一,预计将会发现许多惊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