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三. 5 月 14th, 2025

海洋资源

ocean-resource.com

20年数据显示,南海表层浮游植物正在减少,为什么?

 

 

 

自1960年以来,大气CO₂浓度上升106 ppm,达420 ppm,海洋通过海气交换吸收CO₂,导致表层海水pCO₂持续升高。2002–2022年的卫星数据显示,南海的浮游植物正以每年0.7%的速度减少,是由于pCO₂升高导致的?


南海表层浮游植物为什么减少?

研究基于2002-2022年ESA OC-CCI卫星数据,pCO₂则是基于BEL FFNNs算法的高分辨率数据集,数据显示,Chl-a近岸高,中央海域低,呈现由岸向海递减的梯度;而pCO₂正好相反,近岸低,中央海域高。

在季节上,Chl-a冬季最高,此时混合层加深促进营养盐上涌,春季则最低;pCO₂受温度影响冬季最高,夏季最低。

2002-2022年的长期趋势显示,南海Chl-a整体轻微下降,平均下降-0.00261 mg/m³/年,下降幅度为0.70%/年,在近岸下降更快,达到-0.00693 mg/m³/年,中央海域近-0.00123 mg/m³/年;pCO₂则持续上升,平均上升幅度1.34 μatm/年,近岸海域为0.496 μatm/年,中央海域增速更高达到1.44 μatm/年;此外,海表温度也呈现持续升温,平均升温幅度0.0409°C/年,仅岸海域增幅 0.0346°C/年,中央海域增幅 0.0408°C/年。

根据数据结果,发现pCO₂升高,海洋吸收CO₂增多,但Chl-a并没有随着CO₂增多而增多,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上述数据显示,近岸CO₂升幅较小,仅0.496 μatm/年,但Chl-a下降更快;在中央海域CO₂飙升,达到1.44 μatm/年,但Chl-a仅轻微减少,仅为-0.00123 mg/m³/年,这就是说CO₂并非导致南海表层浮游植物减少的主因

通过偏相关分析,研究发现光照过强、海水变暖可能是主要因素。在所有海域Chl-a与光合有效辐射呈负相关,中央区最显著,可能是由于强光会破坏浮游植物的光合系统;在中央海域Chl-a与温度负相关,过去20年南海升温0.0409°C/年,导致表层水变轻,阻碍深层营养盐上涌。

在近岸海域,营养盐充足,但光成了瓶颈。近岸海域由于泥沙和污染物削弱透光性,浮游植物无法有效利用光照,此外,海水温度升高可能促进浮游动物摄食,间接减少浮游植物,这也揭示了为何珠江等河流带来大量营养盐,生产力仍下降的原因。

在中央海域,则主要受营养盐控制。在冬季,混合层深度达70–80米,将营养盐带到表层,Chl-a达到峰值;而在夏季层化作用增强,抑制营养盐上升,加上强光照射,削弱了夏季Chl-a。

研究预测,若当前趋势持续,到2050年南海Chl-a可能再降15–20%,这可能会影响渔业资源。

图:南中国海研究区域地图

红线表示内波的分布,绿色(橙色)箭头代表夏季(冬季)表面环流,紫色箭头显示黑潮洋流。


❓思考题:以下哪项是导致南海浮游植物减少的主要因素?

A.CO₂浓度太高
B.海水太咸
C.光照过强和海水变暖
D.海洋动物吃太多浮游植物

参考答案:(点击查看)

C.

解析:研究发现,强光和升温是主要限制因素,而CO₂影响不显著,仅在近岸微弱相关。

 

 

 

 


参考文献:Surface seawater Chlorophyll-a variability in the South China Sea: Influence of pCO2 and co-varying environmental factors. https://doi.org/10.1016/j.envres.2025.121808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