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决定孵化性别,走进海龟中的巨无霸,神奇的红海龟
赤蠵龟(学名:Caretta caretta)又称为红蠵龟、红海龟、日头龟、八卦龟、火龟,是海龟科蠵龟属下的唯一一个种,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的海龟物种,皮肤颜色从黄色到棕色,壳通常是红棕色,非常容易辨识。赤蠵龟成年平均长度为90cm,体重约135kg,是一种体型庞大的海龟。
红海龟的命名
在科学界,蠵龟的学名是Caretta caretta,由林奈在1758年首次命名,不过,历史上科学家们曾给它起过不少其他名字,比如Testudo caretta、Chelonia caretta等,这些名称后来被证明是同一种海龟的不同叫法,因此现在统一使用Caretta caretta。
1993年,斯里兰卡科学家Deraniyagala提出,印度-太平洋的蠵龟和北大西洋的蠵龟在外观上有细微差别,因此他把印度-太平洋的种群命名为C. c. gigas,认为它是一个独立的亚种。他的依据是印度-太平洋蠵龟的背甲边缘盾片数量稍多,神经骨数量也略有不同。然而,后续的研究发现,这些差异并不足以支持亚种划分。
全球的蠵龟在基因和形态上高度相似,因此现代分类学认为蠵龟是“单型种”(monotypic),没有亚种分化。
红海龟的特性
早在1988年,美国鱼类和野生动物服务局发布了一份全面的研究报告,汇总了当时已知的蠵龟生物学数据。红海龟最显著的特征是它们厚重的红褐色背甲和黄色的腹甲,它们的头部特别宽大,颌部肌肉发达,可以轻松咬碎贝类、螃蟹等硬壳猎物。
刚孵化的红海龟背甲呈心形,并带有三条明显的龙骨突起,腹甲上有两条纵向隆起,但随着年龄增长,这些隆起会逐渐消失。幼龟在进入海洋后,幼龟会经历“迷失幼年期”,会在漂流的海藻或垃圾堆中生活数年,生长为亚成体,背甲逐渐变平,龙骨变得不明显。当生长到大于70cm的成体时,红海龟的背甲光滑颜色多为红褐色,腹甲则呈浅黄色。通常,雌性通常比雄性更大。
虽然大多数红海龟背甲呈红褐色,但偶尔会出现白化个体。在1969年,佛罗里达州首次记录到白化幼龟;1967年南非报告了多例白化胚胎和幼龟;1982年,在澳大利亚海域发现一只成年白化雌龟。白化蠵龟通常伴有头部畸形,存活率较低,但并非所有白化个体都会死亡。
红海龟偏爱温暖的海洋水域,通常生活在温度在20°C至30°C之间的海域,因此它们通常分布在海洋的浅水区,比较典型的是珊瑚礁区域,这些珊瑚礁为它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同时珊瑚礁的结构也为它们提供了庇护和繁殖场所。但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进入较深的水域。
红海龟是一种长寿物种,要到 35 岁才能达到性成熟,当它们长大后,红海龟大约每两三年会在沿海地区交配一次,然后回到它们出生的海滩产卵,红海龟的交配通常发生在海洋中,雌性红海龟在繁殖季节一般会在晚上爬上海滩产蛋,然后他们就会返回海洋。红海龟繁殖率很低,母龟平均产下四窝卵,在接下来的两三年内不会接着产卵。
红海龟的卵在沙中孵化,通常需要60-70天,有趣的是,它们的后代的性别实际上取决于温度!温暖的条件下孵化出的海龟大多为雌性,而寒冷的条件下则有更多的雄性,是不是非常神奇!海龟蛋孵化完成后,雏龟会突破蛋壳爬出巢穴,一般会在夜间或清晨开始爬向海洋,但这个过程非常危险,许多雏龟在向海洋的旅程中会遭遇捕食者和其他威胁。但雏龟一旦成功进入海洋,就会在浮游生物丰富的区域生长,逐渐适应海洋环境,它们在成长过程中会逐渐迁徙到珊瑚礁和海草床等栖息地。
红海龟全球分布与迁徙
红海龟是分布范围最广的海龟,在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以及地中海都曾被发现,但主要繁殖地集中在暖温带和亚热带海域,大部分都在盐水和河口栖息地生活。在大西洋,主要分布在美国东南部、墨西哥、巴西、希腊、土耳其,在印度洋主要分布在全球最大红海龟产卵地之一阿曼岛、南非、莫桑比克。在太平洋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东部、中国南部。
刚孵化的红海龟会游向海洋,并利用洋流进行长距离迁徙。研究发现它们会进入“马尾藻海”等漂浮物密集区,以小型甲壳类和昆虫为食,这种漂流阶段可持续3-5年,直到它们长到约40cm成为亚成体,才会进入近岸栖息地。
成年红海龟会定期返回出生地产卵,但它们的迁徙路线仍有许多未知。
生存威胁与保护
蠵龟的数量正面临严重下降,主要原因包括渔业误捕、栖息地破坏、气候变化等原因。研究发现,拖网、延绳钓等渔业工具每年导致大量蠵龟死亡,在美国东南部的研究估计,每年有数千只蠵龟因误捕丧生。
此外,沿海开发导致沙滩减少,栖息地破坏,而且人为活动光污染干扰幼龟的海洋定位能力,许多幼龟因误入城市而死亡。而且红海龟性别受温度影响,由于全球变暖,会影响红海龟性别比例,高温导致更多雌性,可能破坏种群平衡。
红海龟的全球生存状况令人担忧,根据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评估,它们被列为“极危”物种。红海龟在中国的生存状况也不容乐观,红海龟主要分布在中国南部的海域,如广东沿海、南沙群岛和海南岛的部分区域,虽然这些地区为红海龟提供了适宜的栖息环境,但栖息地的破坏和环境污染仍然对它们构成威胁。
我国作为一个海洋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国家,在保护海龟及其栖息地方面采取了多项措施。如立法保护、栖息地保护、人工繁育和救助、公众教育与科研、国际合作、减少海洋污染等。在立法保护方面,《野生动物保护法》和《海洋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都为海龟提供了法律保护。此外,中国是《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的缔约国,禁止玳瑁等海龟及其制品的国际贸易。
除了法律法规以外,中国已建立多个海洋保护区,涵盖海龟的重要栖息地。在海南、广东、广西、台湾等地都建立有保护区为海龟提供了重要的栖息环境,如广东惠东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一些海龟产卵的沙滩上,实施了严格的保护措施,如禁止夜间灯光照射、控制人类活动,避免打扰海龟的产卵和孵化过程。
红海龟是海洋生态系统的关键物种,它们的生存状况直接反映了海洋环境的健康程度,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确保这种古老的海洋巨人继续在地球上生存下去。
参考文献:
Sexual Differentiation in Hatchling Loggerheads (Caretta caretta) Incubated at Different Controlled Temperatures. https://www.jstor.org/stable/3891850
Synopsis of the Biological Data on the Loggerhead Sea Turtle.
Sea turtles use magnetic ‘map’ and ‘compass’ to navigate the ocean.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5-00410-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