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巴黎协定》设定的2个温度,2.0℃和1.5℃
一、什么是《巴黎协定》
《巴黎协定》是2015年12月12日在巴黎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一次缔约方会议上通过的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气候变化条约,并于2016年11月4日生效。其主要目标是将全球气温升幅控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低于2℃,并努力将升温限制在1.5℃以内。
该条约没有界定工业化前时期具体指的是哪一段时间,但科学家们普遍认为1850年至1900年可以作为可靠的参照期。这一时期人类尚未使用化石燃料,也是全球陆地和海洋最早有温度观测数据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全球平均气温虽然在某些年份出现上下波动,但一般都徘徊在13.5摄氏度左右。
《巴黎协定》标志着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将所有国家聚集在一起,共同努力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适应气候变化的影响。自协定生效以来,许多国家、地区、城市和公司已经设立了碳中和目标,并采取了低碳解决方案。
二、为什么是1.5℃
该条约参考了一份实况调查报告,在长达数十年的时间里,即使全球升温幅度比工业化前的平均水平高出1.5摄氏度,也会给“某些地区和脆弱的生态系统”带来高风险。
这个1.5℃的目标是在科学研究和国际讨论中逐渐形成的,主要是为了进一步减少气候变化带来的严重影响。
而在2018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了一份特别报告,指出将全球变暖限制在1.5℃以内,可以显著减少极端天气事件、海平面上升、生态系统破坏和粮食安全威胁等问题。
当然,科学上并没有证据表明,如果气温上升1.51摄氏度,就一定会是世界末日。同样,如果气温升幅保持在1.49摄氏度,也并不意味着我们能消除气候变化的所有影响。温控目标越低,气候影响的风险就越低。
在2010年的坎昆协议中,1.5℃和2.0℃和首次被正式写入国际协议。
《巴黎协定》将1.5℃作为努力目标,反映了国际社会对气候变化紧迫性的认识。
三、为什么是2.0℃
早在1970年代,耶鲁大学的经济学家威廉·诺德豪斯(William Nordhaus)在几篇论文中提出,如果全球变暖超过2.0℃,将会推使全球条件超出任何人类文明曾经历过的范围。1988年,NASA科学家詹姆斯·汉森(James Hansen)在美国国会作证,首次公开将人类温室气体排放与全球变暖趋势联系起来,警告如果不减少排放,可能导致灾难性气候变化。
科学家们和政策制定者长期以来一致认为,全球变暖超过2.0℃将对人类生活和地球生态系统构成巨大且不断升级的风险,是科学家长期以来的共识。
2.0℃被视为一个“速度限制”,超过这一点,地球系统维持人类和其他物种生存条件的能力将发生显著变化。
四、我们离1.5℃的目标有多远
在2022年的时候,世界气象组织(WMO)称,周期性天气现象“拉尼娜”在近期促成了短时降温,抑制了人类造成的气候变化的影响。全球平均气温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约1.15摄氏度。拉尼娜现象于2023年3月左右结束。
2023夏季也发生了厄尔尼诺现象,通常,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的第二年(即2024年)全球气温会升高。2023年,全球平均气温已经比工业化前水平上升了约1.1℃至1.2℃世界气象组织预测,在未来四年中,全球平均气温可能会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1.1至1.8摄氏度。
2024年,欧盟的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确认,全球气温已经连续12个月超过了1.5℃的临界点。如果不采取紧急和有效的减排措施,全球气温可能在未来几十年内超过1.5℃。
——————————————————————————————————————————-
申明:内容来源于海洋资源创作,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海洋资源ocean-resource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