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有西边界流观测存在哪些问题?可以如何改进
西边界流是全球海洋环流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负责将热量、盐度和营养物质从热带向极地输送,对调节地球气候、维持海洋生态系统等具有重要作用。西边界流展区的海表温度变暖速率是全球平均的2~3倍,但现有观测结果次表层数据不足,且不同西边界流间的系统性比较缺乏一致的观测方法,如何改进呢?
西边界流现状
西边界流是全球海洋环流系统的一部分,主要分布在大洋的西侧。地球上有五条主要的西边界流,分别是北大西洋的湾流(GS)、北太平洋的黑潮(KC)、南太平洋的东澳大利亚流(EAC)、南大西洋的巴西流(BC)和印度洋阿古拉斯流(AC)。
这些西边界流的特点是流速快、流量大、深度深。例如北半球的湾流的最大流速可达2.5 m/s,每秒输水量约18.9–150 Sv(1Sv = 100万m3/s);南半球的阿古拉斯流平均每秒输水量约84 ± 24 Sv。
卫星数据显示,西边界流及其延伸区域的海表温度上升速度比全球海洋平均值快2~3倍。在东澳大利亚流和巴西流区域,过去30年温度上升了约0.3°C/十年,而全球平均仅为0.1°C/十年;黑潮延伸区的变暖趋势也尤为明显。这种加速变暖的原因可能与风场变化、海洋环流调整有关。
受全球变暖影响,副热带高压带向极地扩张,在北半球,推动西边界流也随之北移,在南半球则推动南移。例如,东澳大利亚流在过去几十年里向极地移动了约100公里。这种迁移可能会改变沿海地区的天气情况。
此外,西边界流区域是海洋涡旋最活跃的地方,这些涡旋可以独立输送热量和营养物质。近年来,研究发现,西边界流区域涡旋动能在过去30年里增加了2%–5%/十年。而涡旋对海洋生态系统也造影响,比如顺时针旋转的暖涡可能带来热带物种,改变当地食物链,逆时针旋转冷涡可能引发上升流,带来深层营养盐,促进浮游植物生长。
图:平均海平面温度空间分布🔽
这些数据来自1993年至2020年期间卫星船只、浮标和Argo浮标观测的最佳插值海表面温度观中的黑色轮廓线表示测。1993年至2020年AVISO卫星观测的气候平均海平面高度。
西边界流观测如何改进?
过去几十年的观测主要依赖卫星观测和现场观测方法。卫星观测可以结合雷达测高仪和OISST海表温度数据,分析西边界流的路径、热梯度(图1)和动能分布。现场观测如XBT温深仪、Argo浮标和潜标等。
这些方法在次表层数据上存在不足,影响涡旋的垂向结构模拟预测,且不同西边界流间的系统性比较缺乏一致的观测方法。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研究提出的新方法可以利用FVON渔船观测网络,利用商业渔船搭载传感器,获取高频次表层数据。结合无人设备,如滑翔机和无人水面车,用于监测西边界流的跨陆架交换。这些技术的结合,使得科学家能更全面地了解西边界流的变化。
❓思考题:研究提出了哪种新方法来监测西边界流?
A.渔船搭载传感器(FVON)
B.无人机拍摄海面照片
C.深海潜水员记录数据
D.海底电缆测量电流
参考答案:(点击查看)
A.
解析:渔船观测网络(FVON)通过商业渔船安装传感器,低成本获取高频海洋数据,而其他选项不符合当前主流观测手段。
参考文献:ADVANCING OBSERVATIONS OF WESTERN BOUNDARY CURRENTS: INTEGRATING NOVEL TECHNOLOGIES FOR A COORDINATED MONITORING APPROACH. https://www.jstor.org/stable/27374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