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 are the current social conditions, controversies, and future challenges of deep-sea mining?
深海采矿的需求
海洋覆盖了地球70%以上的面积,其中约90%的区域位于200米以下的深海,虽然人类利用海洋已有数千年历史,但直到19世纪70年代,科学家才首次在海底发现矿产资源,随着技术进步,如今人类已能够开采深海油气以及矿产。根据国际能源署(IEA)2021年的数据,到2040年,清洁能源技术对钴的需求预计将从2020年的15%增至69%,镍的需求则从8%增至61%,这一增长推动了对深海矿产的需求。
深海采矿
深海采矿(Deep-Sea Mining, DSM)指的是从海底开采多金属结核、热液硫化物和富钴结壳等矿物资源,这些矿物含有铜、钴、镍和锰等关键金属,是电动汽车、太阳能电池板、风力涡轮机等清洁能源技术的重要原料。然而,尽管深海采矿被视为陆地矿产开采的潜在替代方案,其环境和社会影响仍存在巨大争议。
深海矿物主要分为多金属结核、热液硫化物和富钴结壳三类。多金属结核富含锰、镍、铜和钴,主要分布在太平洋克拉里昂-克利珀顿断裂带;热液硫化物富含铜、锌、金和银,位于大洋中脊的热液喷口附近;富钴结壳覆盖在海底山脉上的矿物层,富含钴和铂族金属。
《深海采矿法规》计划发布
2025年,国际海底管理局(International Seabed Authority, ISA)预计将完成《深海采矿法规》(Mining Code),为商业开采设立规则。
目前,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UNCLOS, 1982),国际海底区域及其矿产资源被视为人类共同财产,由国际海底管理局(ISA)管理,ISA目前仅批准勘探合同,尚未发放商业开采许可证。
深海采矿的争议
然而,关于深海采矿却争论激烈,支持者认为深海采矿可减少对陆地矿产依赖,并推动绿色能源转型,而反对者则认为深海采矿可能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包括沉积物扩散、噪音污染和生物多样性丧失。2023年,44个国家的科学家联名呼吁暂停深海采矿,直至其环境影响得到充分研究。
2018-2024年间深海采矿的研究方向
研究分析了2018-2024年间45篇社会科学领域关于深海采矿的讨论,大多数研究集中在国际海底管理局(ISA)的治理机制,例如建议ISA借鉴《南极矿产资源公约》的严格标准,确保采矿与生态保护的平衡,在比如探讨ISA环境法规的漏洞,认为当前监管框架未能充分评估长期生态影响。
其他的研究还包含国内立法、经济管理与社会影响、环境风险与争议、地缘政治与冲突等方面。比如不同国家立法差异可能导致监管漏洞,在比如有人认为深海采矿将催生新的海洋地缘政治,影响国际权力结构。
尽管社会科学对深海采矿的研究逐渐增多,但国际关系(IR)学者的参与仍然有限,研究认为IR理论可在国际机制理论(Regime Theory)、规范扩散(Norm Diffusion)、批判性地缘政治(Critical Geopolitics)等方面提供新的视角。比如IR理论可以分析ISA的治理结构是否体现现实主义(Realism)、自由主义(Liberalism)或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的逻辑?
目前,深海采矿正处于关键转折点,从技术层面,需要更环保的机器人技术减少生态破坏;从政策层面,国际海底管理局(ISA)需在2025年前完善法规,平衡经济利益与环境保护。此外,国际关系学者应更深入参与,探索深海采矿对全球治理、安全与公平的影响。深海采矿不仅是技术或环境问题,更是政治、经济与社会正义的交汇点。
参考文献:Oztig, Lacin Idil. “Deep Sea Mining in Social Sciences: A Systematic Review.”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2025).https://doi.org/10.1002/jid.7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