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夏季风反气旋正在减弱,到底谁是始作俑者?
在大气的高层,亚洲夏季风反气旋就像一屏障将污染物困在高层大气,但过去60年,它的强度正在显著减弱,可能会改变大气污染的分布,甚至影响平流层的化学过程,那么,到底是什么在削弱它呢?这种变化又会带来什么影响?
亚洲夏季风反气旋动力学
亚洲夏季风区域的工业和生物质燃烧排放的污染物,如一氧化碳、气溶胶等,会随着强烈的上升气流进入大气高层,但这些污染物究竟是怎么上去的?最终又会飘到哪里?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的科学家利用超级计算机和全球气候模型,结合卫星观测,详细分析了亚洲夏季风的污染物输送机制。
亚洲夏季风一个显著的特征是巨大的高空反气旋,这个反气旋不仅影响地面天气,还控制着高空气流的走向。正常情况下,热带的对流层顶高度约16-17公里,但在亚洲夏季风反气旋区域,对流层顶可以达到18公里以上,这个伸出的区域,使得空气更容易进入平流层。
地面污染物被强烈的深对流快速抬升到10-15公里高度,虽然污染物能轻松到达对流层顶,但要进入平流层并不容易,平流层的空气运动主要由布鲁尔-多布森环流(Brewer–Dobson circulation,BBC)控制,夏季的上升速度比冬季慢得多,在亚洲夏季风区域,夏季BDC上升速率小于0.1 mm/s,污染物很难快速进入更高层。
那么,夏季又是如何将污染物输送到对流层的呢?答案就是等熵传输(isentropic mixing),亚洲夏季风反气旋区域,通过“搅拌”作用,对流层顶更高,空气在相同温度的表面的等熵面水平扩散到赤道或高纬度地区,最后通过布鲁尔-多布森环流带入平流层。
亚洲夏季风反气旋与人为气溶胶
亚洲夏季风反气旋是夏季亚洲上空的一个高压系统,位于上对流层至下平流层之间,高空约12-18公里范围,它的形成与亚洲夏季风的强烈对流有关,当暖湿空气从地表上升,在高空向四周扩散,便形成了这一反气旋结构。
亚洲夏季风反气旋的关键作用是困住来自南亚和东亚的污染物,如一氧化碳(CO)、气溶胶等,阻止它们快速扩散。研究团队分析了1958-2020年的气象数据,发现亚洲夏季风反气旋强度在持续下降。位势高度是衡量反气旋强度的关键指标,显示150 hPa位势高度上每年下降0.06-0.072米。风场数据显示,亚洲夏季风反气旋的环流强度每十年减少1.4%-1.6%。
通过利用HYSPLIT轨迹模型模拟了空气在亚洲夏季风反气旋内的停留时间,在1958-1962年,空气平均需要27.1天才能离开亚洲夏季风反气旋区域,而在2016-2020年,这一时间缩短到22.9天,减少了15.5%。表明亚洲夏季风反气旋的屏障作用减弱。
到底是什么导致亚洲夏季风反气旋持续减弱呢?研究使用CMIP6气候模型模拟不同外部强迫的影响,分别为气溶胶影响、温室气体、自然条件下,研究发现,人为气溶胶的是关键影响因素,贡献超过80%,而温室气体的作用较小。气溶胶会通过直接影响或间接改变大气温度分布,气溶胶的直接影响是反射阳光,使地表降温,间接影响则是改变云的性质,进一步影响辐射平衡。
在南亚和东亚地区,如印度等,工业化和燃烧生物质导致气溶胶排放显著增加,气溶胶增加,导致温度梯度减小,削弱亚洲夏季风反气旋的驱动机制。在中亚地区,因环保政策,气溶胶排放减少,温度梯度增加, 进一步破坏亚洲夏季风反气旋的稳定性。
图:1958–2020 年夏季季风反气旋的趋势🔽
阴影表示使用 1958–2020 年北半球夏季 (JJA) ERA5 ( a – c ) 和 JRA55 ( d – f ) 数据绘制的 150 hPa 位势高度异常 (GPHA;单位:gpm a −1;a 、d )、370 K 位势涡度 (PV;单位:10 −2 PVU a −1 ;b 、e) 和 150 hPa 流函数( 10 5 m 2 s −2 ;c、f )的趋势。矢量 表示使用 1958–2020年JJA的( a ) ERA5和( d ) JRA55 数据绘制的 150 hPa 水平风 (10 −1 m s −1 a −1 )的趋势。点状区域的GPHA、PV和流函数趋势在95%的置信水平下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异常值表示其与纬向平均值的偏差。黑色矩形表示亚洲夏季季风反气旋(ASMA;15°N–45°N,40°E–110°E)的区域。
❓思考题:亚洲夏季风反气旋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A.带来暴雨和洪水
B.阻止高层大气污染物快速扩散
C.阻止台风形成
D.增加地表紫外线强度
参考答案:(点击查看)
B.
解析:亚洲夏季风反气旋位于高空12-18公里,能“困住”污染物如CO、气溶胶等,阻止它们快速扩散到全球,研究提到其内部CO浓度比同纬度更高。
这一发现深化了我们对人为污染与气候系统相互作用的理解,如果继续增加气溶胶排放,亚洲夏季风反气旋可能会进一步减弱,屏障作用也会进一步减弱。
参考文献:Kai Qie, Wenshou Tian, Jianchun Bian, Fei Xie & Dan Li ,Weakened Asian summer monsoon anticyclone related to increased anthropogenic aerosol emissions in recent decades. npj Climate and Atmospheric Science volume 8, Article number: 140 (2025) ,doi:10.1038/s41612-025-010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