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口哪种病毒最多呢?它们会使人致病吗?
河口,作为河流与海洋的交汇处,不仅海洋生物丰富,微生物和病毒也同样丰富,最近,一项研究对中国30个亚热带河口的病毒群落进行了系统性调查,河口到底哪种病毒最多呢?它们会使人致病吗?
河口里的病毒多样性
为了研究河口病毒的分布、生态功能等,研究团队从30个河口的水样中提取了病毒DNA,并利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鉴定出了10,608种不同的病毒类型。然而,令人惊讶的是,仅有21.66%的病毒与现有的数据库匹配,意味着超过78%的病毒可能是科学界从未记录过的。
这些病毒主要属于有尾病毒目(Caudoviricetes),占所有检测病毒的96%,是一类带有尾部的双链DNA病毒,是感染细菌的噬菌体病毒。
此外,研究还发现,河口的病毒群落与其他环境如海洋、淡水存在差异显著,研究仅发现18个病毒簇同时出现在不同生态系统中,数量极少,这说明河口病毒的适应性强,能针对特定的环境条件演化出独特的生存策略。
病毒在河口里的分布并非随机,而是受到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那是什么因素在控制病毒的分布呢?研究发现,盐度、温度是主要决定病毒群落结构的因素,人类活动和和营养物如氮、磷也是重要因素。
这些影响病毒群落结构的因素中,盐度的影响最大,河口的水体盐度会随着潮汐和淡水输入不断变化,不同病毒又对盐度的适应能力不同。温度排名第二,高温可能加速病毒复制,而低温则可能促使病毒进入休眠状态。
在珠江口,靠近工业区和城市的病毒多样性显著低于相对未受干扰的西区,可能是因为污染物如重金属等抑制了某些病毒或它们的宿主;亚硝酸盐也是影响病毒群落的最重要因素,亚硝酸盐是农业和工业排放的常见污染物,可能通过改变微生物的代谢,间接影响病毒的生存。
病毒不能独立生存,必须依赖宿主细胞进行复制,为了更高效地利用宿主,病毒有时会携带一些辅助代谢基因,这些基因原本属于宿主,但通过水平基因转移,被整合到了病毒的基因组中。
研究发现,河口病毒携带的辅助代谢基因主要参与磷代谢、硫代谢、氮代谢,这也与青藏高原冰川古病毒研究结果大体一致。为什么病毒要携带这些基因呢?研究推测,这些辅助代谢基因能优化宿主的代谢,使病毒在感染时能更快地复制自己。
发现的磷代谢基因428个,是主要的辅助代谢基因,可以帮助宿主在磷缺乏的环境中存活;硫代谢65个,能帮宿主用于应对河口中的重金属污染;氮代谢基因3个,虽然数量较少,但可能影响氮循环的关键步骤。
研究这些病毒发现,除了携带辅助代谢基因调控生态功能外,还可能成为抗生素抗性基因和毒力基因的传播媒介。
在20个病毒中发现了抗生素抗性基因,其中60%是甲氧苄啶抗性基因,这些基因可能来自污水处理厂、养殖场等人类活动密集区,并通过病毒传播到更广泛的环境。其中5个携带抗生素抗性基因的病毒被预测能感染12种不同的细菌宿主,涉及4个门类,也就是说,病毒通过感染微生物,加剧耐药性传播。
在470个病毒发现携带毒力基因,免疫逃逸基因占比最多,有252个,帮助病原体躲避宿主的免疫系统。其次是黏附基因120个,使细菌更容易附着在宿主细胞上。
比较关心的是这些河口病毒是否会感染人类,虽然主要是噬菌体病毒,本身不直接感染人类,但它们可能通过感染环境中的细菌,间接影响人类健康。比如,某个携带毒力基因的病毒感染了致病菌,可能会增强后者的致病性。
河口的病毒不仅是微生物的“杀手”,还在元素循环(如磷、硫、氮)中扮演关键角色。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验证AMGs的具体功能,比如通过实验观察phoH基因是否真的能提高宿主的磷利用率。
这项研究首次系统性地揭示了中国亚热带河口病毒的多样性、生态功能及潜在健康风险。
图:不同区域河口病毒分布及多样性分析🔽
(A)条形图显示每个样本中已鉴定病毒的数量(绿色)和病毒总数(红色),按河口区域分组。(B)东区、珠江口和西区病毒种类的丰度以相对覆盖率(RPKM)表示。右侧图例表示病毒种类。(C)基于 vOTUs RPKM 值得到的 Bray-Curtis 相异性矩阵的 NMDS 分析。采用 ANOSIM 评估不同地点和区域之间病毒群落的差异。(D)不同区域病毒群落的多样性指标(Shannon、Simpson 和 Chao1 指数)。星号表示统计学意义:* P < 0.05,** P < 0.01,*** P < 0.001。
❓思考题:河口病毒中,哪种类型的病毒占比最高?
A.噬菌体(有尾病毒目)
B.流感病毒
C.新冠病毒
D.植物病毒
参考答案:(点击查看)
A.
解析:研究发现,河口病毒中96%属于有尾病毒目(Caudoviricetes),这是一类感染细菌的病毒,也称为噬菌体。
参考文献:Viruses in Human-Impacted Estuarine Ecotones: Distribution, Metabolic Potential, and Environmental Risks. https://doi.org/10.1016/j.watres.2025.123750